30年前,《纽约客》就用“the coolest girl in the world”这样绝对的形容,来介绍20岁的Chloë Sevigny。
如果SJP、Blake Lively、Rihanna是美式风格的官方样本,Chloë便是流窜于民间的纽约女孩地下教主。
在Alexa Chung、Olsen姐妹、Bella Hadid这一茬又一茬的It Girl涌现之前,她才是It Girl的原始代名词。
撂出这么多名字,是因为我们真的很担心:曾影响一代设计师、导演、时装编辑和无数古着女孩的Chloë Sevigny,大众知名度实在有限。
但她的吸引力,恰恰就是那股游离在主流审美和真实自我之间、男孩与女人之间、精致与邋遢之间的“混沌状态”。
她像一块乍看卖相不那么完美的水果硬糖,一本包裹着少女手绘封面的邪典日记,一种始终无法被装瓶量贩的香水,且绝不是甜腻诱人的花香调。
没有精修跟拍,坐在车顶开心到模糊,顶着昔日“全世界最酷女孩”的名号,47岁的Chloë Sevigny在康涅狄格州乡间教堂,办了一场温馨老派到不像她的婚礼。但看着她身上换不停的Loewe、Mugler、Jean Paul Gaultier by Glenn Martens定制婚纱,你就知道她还是那个她,自在不羁时装精。从技术上来讲,孩子已满两周岁的Chloë,早在2020年一个寻常的礼拜一,就和经营画廊的丈夫Sinisa Mackovic去市政厅悄悄结过婚了。这次婚礼纯粹为了好玩。
1994年,X-Girl那场载入地下时装史的街头露天秀上,我们就看过Chloë穿白色迷你裙、棉袜配凉鞋扮叛逆新娘的样子,但当时人们望着她,多少会觉得,这样酷的女生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结婚。● 1994年,在X-Girl时装秀上扮新娘的Chloë
有趣的是,近30年过去,当她的婚礼照片一夜之间爬上众多时尚界人士的Instagram和八卦网站首页时,生于社交媒体时代的00后,提出了和1996年《Dazed》杂志初次拍摄她时一模一样的问题:WHO'S THAT GIRL?
熟悉她的人无法抗拒她的独特,不认识的人看着照片皱眉头。Chloë Sevigny无论在影坛还是在时装界的地位,都和她这个人一样怪。在小众圈层,她或许有着比任何超模、明星都更持久刁钻的影响力,但在主流文化里,她始终是个模糊的名字。
今天我们就重返1990年代,讲讲Chloë Sevigny到底是谁。
踩着滑板去纽约
● 1994年,在纽约拍摄电影处女作《半熟少年》时的Chloë
Chloë名字里时隐时现的变音符号,曾被好莱坞当作是不解谜团。成名数年后,她才在《Esquire》采访里透露,这是她特立独行的最早证据:“小时候看过一本童书叫《Chloë and Maude》,e上面有个变音符号,我觉得太酷了,我也想要!就是这样。”● 上为《Chloë and Maude》,下为童年的Chloë(右)抱着她的洋娃娃
她在黄金海岸小镇达里恩长大。那是全美最富裕的社区之一,处处海滩、马术、高尔夫俱乐部,许多居民通勤往返曼哈顿。而她家是一个“贫穷节俭、格格不入的严格天主教家庭”。这种环境,让她学会了不必痴迷于完美的东西。在她的旧照里常出现的那只断腿洋娃娃,来自她的祖母,是她不离手的最爱。即便后来做了模特,她也从来都不是完美的芭比娃娃:较宽的脸颊、圆润的鼻头、没什么曲线的身材,当然还有招牌黑眼圈。
● 1992年,12年级时的Chloë Sevigny
我总穿小圆领的黑T恤。脖子上的项链,是自己用檀香珠串的。Rave、Grunge、Hip-Hop风格我统统喜欢,想把它们融为一体。- Chloë Sevigny
到了青春期,她像所有在学校、在家里都过得不如意的小镇女孩一样,动用一切DIY智慧倒饬自己,渴望独自去大都市生活。
1992年夏天开始,她几乎每个周末都去纽约的华盛顿广场公园。白天抱着滑板认识新朋友,晚上借宿在滑板手家里,“在那里我感觉我更像自己。”
● 1994年,拍摄《半熟少年》时的Chloë
漫无目的的闯荡,让她一不小心踏入了电影界。
在华盛顿广场公园认识了同样爱滑板的Harmony Korine后,高中还没毕业的她在Harmony当编剧、Larry Clark的导演处女作《半熟少年》里扮演了一个患艾滋病的少女。
● Chloë和Harmony Korine
片中她皱巴巴的T恤、廉价的印花连衣裙和褪色牛仔裤,令她成为了另类青少年风格的代名词。
这部原本一群孩子小打小闹的独立电影,意外入围了戛纳主竞赛,Harmony也成了她早期演员生涯最亲密的合作者。
● 1997年,Harmony Korine导演的处女作《奇异小子》
两年后,Chloë染白了眉毛,以性感怪异的造型出演了Harmony导演的处女作《奇异小子》。面对拮据的预算,Harmony放手让Chloë负责片中所有造型,海报上令人过目难忘的粉色兔耳朵,就是Chloë用铁丝圈出形状后随手缝制的!
●《奇异小子》中的Chloë
● Chloë至今在衣橱中保留着这副亲手制作的🐰耳朵
到了1999年,25岁的她已经凭借《男孩不哭》里既纯真又冶艳的表演,入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。2000年,她又参演了引发空前社会反响的《美国精神病人》。
●《男孩不哭》中的Chloë
●《美国精神病人》中的Chloë
但命运总是不可预测。
在一个接一个边缘少女的角色中摸爬滚打多年后,电影之外Chloë自身的独特风格,让正处于Heroin Chic审美高潮的时尚界痴迷不已。随后很快,她在大量亚文化时尚杂志、秀场、品牌广告中的形象,分散了人们对她作为演员的注意力。
性别是玩具,时尚也是玩具
对Chloë最广为人知的评价“全世界最酷的女孩”,来自作家Jay McInerney 1994年发表在《纽约客》上的专栏。面对这个以短发、乐队T恤、涂鸦夹克为标志,要么不穿内衣、要么只穿内衣的怪咖,他毫不吝啬地赞美道:“如果你在曼哈顿第七大道上找不到适合的风格,代表街头智慧和低调态度的Chloë就是属于你的It Girl。”
● 1994年,《纽约客》杂志以7页的篇幅介绍Chloë的时尚风格
而真正最早发掘她的,是当时的《Sassy》时装编辑Andrea Linett。她在街头报摊上一眼看见17岁的Chloë,Chloë由此开始为《Sassy》拍摄大片,很快《i-D》、《Dazed》纷至沓来。
她用橡皮筋绑鞋带,去慈善商店发掘两三美元的旧衣进行改造,在脏兮兮的牛仔裤边缘露出蕾丝内裤,永远看上去有点宿醉。她从高中开始大量收集黑色靴子,买不起Dr. Martens,就在二手店淘那些尺码过大的,在里面多塞几双袜子,神采飞扬地穿出门去。
男孩子气的单品和尤为女性化的设计,在她身上奇迹般地同时成立,郊区小孩基因里的精打细算和纽约Club Kids的颓靡野性有机统一了起来。青少年们开始对她生活中的一切感兴趣——Chloë的电影品味、Chloë如何在夜店关门时想法子钻进夜店……不同于Heroin Chic另一位灵魂人物Kate Moss被奢侈品牌众星捧月的路线,Chloë的存在就像年轻群体对消费主义竖起的一根中指,恰恰吻合了世纪末自由怪异的氛围,“有一分钟,乞丐也可以成为选择者。”1994年夏天,独立音乐人Kim Gordon和造型师Daisy von Furth创立了混合朋克、垃圾摇滚、滑板文化的街头少女品牌X-Girl。他们用最粗糙的剪贴、手绘方式自制杂志、海报,以Chloë为大部分单品的灵感来源,设计过程中常用“Chloë-ish”来描述感觉。
● 1994年,X-Girl街头时装秀现场的Chloë
纽约周期间,Chloë为首的业余模特们拿着酒瓶、捧花,兴高采烈地在大街上进行了一场游击队般的时装秀。年轻的Sofia Coppola担任秀导,近乎疯狂地欢迎所有路人来围观:“如果时尚界大人物们看完了Marc Jacobs的秀,可以顺路看看我们的!”
1995年,Chloë时尚生涯另一个标志性事件,是向来刁钻古怪的Miuccia Prada把21岁的她送上了Miu Miu 1996春夏系列秀场,以及那一季由Juergen Teller掌镜的广告上。● Miu Miu 1996春夏系列秀场和广告上的Chloë
无论开场第一个走出来,还是在后台和Kate Moss合影,我都像个书呆子,浑身不舒服,堪称格格不入。- Chloë Sevigny
当时Miu Miu诞生也才两年。这个系列其实神似Chloë本人,仿佛从妈妈1970年代衣橱里翻出的旧物件,被年轻女孩穿出不羁的新气息,Miuccia也由此拉开了Ugly Chic风格的序幕。
● 20多年过去,Chloë依然是Miu Miu秀场和广告常客
Chloë作为It Girl存在的年代,尚且没有社交媒体粉丝数和带货能力的暗战,她交好的设计师多是常年相处的老友,她出镜的品牌也都是她私人生活爱穿的,Maison Margiela如此,Marc Jacobs、Simone Rocha亦是如此。
● 1999年《Purple》内页,摄影师为Mark Borthwick
2002年,她公开捍卫自己的风格原创性,“那阵子我天天都穿一条皮裤。有次穿着它去拍摄Chloé大片,结果下一季Phoebe Philo就在秀场上用白衬衫搭配了那样的造型,我当时就意识到,天哪她抄袭我!”被Versace请去看高定秀,品牌提供了金光闪闪的晚礼服,多年后她诚实地自嘲,“我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。好吧,我其实知道:我喜欢复古一点的Versace,但那条裙子不属于我——它很Jennifer Lopez——但至少我尝试过了。”
作为一个反上东区名媛格调的风格偶像,她东村公寓里的衣帽间像个狭窄、凌乱却又丰富的个人档案馆。比起过时与否、讨喜与否,她更看重意义。
包括已故的Alber Elbaz在内的设计师们为她画过的草图、寄给她的卡片、早年电影里的私服,统统塞在这里,“我是个囤积癖,没办法丢掉任何东西。”
从Alexa Chung到Olsen姐妹,在她之后的It Girls纷纷在她之前建立了自己的时装品牌,将街拍、红毯和派对上的流量变现。身为鼻祖的Chloë到了2008年才和纽约买手店Opening Ceremony合作推出自己的时装系列,创意和执行都很有趣,但显然为时略晚。
● 为Opening Ceremony担任客座设计的数年里,从lookbook到秀场她都亲力亲为,灵感囊括了1980年代校园、日本街拍圣经《FRUiTS》,甚至还有LGBTQ文化中的军警符号,可谓大胆丰富
香港时装教母黎坚惠也曾在专栏里为她的才情和创意惋惜,设想如果她可以早5、6年跨足设计,后来那些同时兼具设计师和It Girl身份的女孩们,也许就会多一位难以逾越的劲敌。但那一点点始终潜藏于她身上的不合时宜,恰恰也是她的独特所在。
不思议地活着
在集体审视与集体被审视的时代怪圈里,无论电影还是时装都疲态尽显。而47岁的Chloë,却在被许多人认为“不红了”、“被忘了”的第三人称观察之外,过着和20岁一样不思议的人生。走秀、拍杂志也好,收集时装也好,以最另类的方式记录怀孕瞬间也好,她的字典里从来都不存在怯弱和犹豫这样的词汇。她并不对自己的身材比例、皮肤好坏做太多“图像管理”,但无论她怎么变,你依然可以透过那双看上去万事无所谓的眼睛确认,她还是最初的她。在新一代观众们将焦点慢慢移往别处的日子里,她的演员生涯也从未休止,甚至更撒开了玩了。前两年,在《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》导演Luca Guadagnino与HBO合作的剧集《本色》里,她塑造了一个自己年轻时从未得以尝试的复杂角色:是Lesbian,是母亲,也是一名军队上校。
青少年时因为看上去很酷而一夜受到瞩目,成为纽约亚文化的代名词,或许有巧合的成分。而今天的Chloë仍在聚光灯渐渐散去后,怀着幽默与热情做妈妈、做模特、当导演拍短片,无声地佐证了自己并不一定需要那么多的崇拜和关注。
● Chloë仍然时常客串走秀,毫不掩饰岁月痕迹,自信自在穿靓衫
这样酷的一个女孩,不会以如何显得酷、如何永远年轻、如何一直红下去来画地为牢。为她开心足矣。
你对Chloë有什么样的印象?
欢迎留言一起聊聊✨